大河文化艺术网
    

这个小镇为何戏剧文化氛围如此浓郁?闵行颛桥花三年给出答案
2018-07-12 20:27:48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通讯员周丹平6月9日报道:昨天下午,永恒的旋律2018第二届上海市民诵读节开幕式暨2018颛桥镇戏剧周闭幕式在闵行区颛桥镇文体中心兴都剧场举行。这是闵行区颛桥镇人民政府首次承办市民诵读节开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通讯员周丹平6月9日报道:昨天下午,“永恒的旋律”2018第二届上海市民诵读节开幕式暨2018颛桥镇戏剧周闭幕式在闵行区颛桥镇文体中心兴都剧场举行。这是闵行区颛桥镇人民政府首次承办市民诵读节开幕式,也是颛桥镇首度举办镇一级的“戏剧周”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向外界展示在这里蓬勃发展的市民戏剧文化,欢度全镇戏剧爱好者们自己的节日。

图片说明:颛桥镇文体中心(外观)

  闵行区颛桥镇为什么有底气承办市级诵读节、举办全镇的戏剧周?在上海市朗诵协会负责人看来,颛桥镇的市民诵读文化、戏剧文化氛围可以说是闵行区乃至上海市最浓厚的地区之一。据了解,颛桥镇人民政府从2015年起,花三年时间,通过各种尝试和探索,将朗诵、话剧、小品等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艺术引入各个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培育出一方市民戏剧文化沃土。

图片说明:2018第二届上海市民诵读节现场

  颛桥镇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颛桥镇通过“政府买单、专业机构培训、百姓参与”的模式,陆续启动了“小小戏剧家”、“戏剧种子教师培训”、“百姓剧社工作坊”、“社区学校朗诵培训班”、“话剧演出进社区”等多个项目,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戏剧爱好者。“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全情投入,参与到各类戏剧项目中,从最初的看戏,到学习演戏,到今天站上舞台,他们从话剧粉丝变成了舞台上的明星。”

图片说明:2018第二届上海市民诵读节现场

  “话剧演出进社区”是颛桥镇启动的最早一批戏剧艺术推广普及项目。以颛桥镇文体中心为依托,与吕凉戏剧艺术发中心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紧密合作,“话剧演出进社区”项目每年都会为镇里引入多场高水平的话剧,在文体中心的兴都剧场,以一场20元至30元的亲民票价,为颛桥社区居民奉上戏剧艺术“大餐”,也培养了最初一批本地戏剧文化爱好者、参与者。

图片说明:“百姓剧社”演出剧照(资料照片)

  百姓剧社工作坊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对学员进行专业指导培训,一年来培训超过36次,大受学员欢迎;导师制则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吕凉、宋忆宁牵头,童凌、张佳、茅婧婧等青年骨干戏剧专业导师倾力辅导,帮助每一支“百姓剧社”通过编、排、演,快速提高专业性和表演能力。

图片说明:“小小戏剧家”项目的老师在指导孩子(资料照片)

  颛桥镇的戏剧艺术推广项目不仅面向社区居民,也面向青少儿群体。2015年启动的“小小戏剧家”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项目刻意不招收那些具有表演才能的“小童星”,而是选择招收喜欢戏剧表演的6--8岁的普通孩子,通过每周一次的培训,在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指导下,从朗诵、站台到肢体语言,一点点带孩子们走进戏剧艺术的世界。

  除了直接“从娃娃抓起”的戏剧教育,颛桥镇还启动了戏剧种子教师培训项目,从镇里各所学校中招募教师学员参加戏剧教育培训,让他们成为学校戏剧教育的“种子”。根据教师工作情况,项目分为两类开展培训,一类是定时定点的培训:每周一跟着百姓剧社工作坊一起参与课程化的培训;另一类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培训:组内成员协商出培训时间,以一出剧目为核心进行更自由、更机动化的排演练习。

图片说明:朗诵培训班学员参与“九九重阳诗词颛桥”诗文吟诵大赛(资料照片)

  颛桥镇的戏剧艺术推广也没有遗忘“老有所乐”的离退休人群。依托颛桥镇社区学校,颛桥镇开设了朗诵培训班,每周二下午13:00~14:30,在镇社区学校206教室,由专业老师带着近30名老年学员进行说绕口令、朗诵等练习。

相关热词搜索:这个小镇为何戏剧文化氛围如此浓郁

上一篇:《金曲捞2》阵容大改,撑起酷狗7亿播放量的薛之谦获“职位晋升”
下一篇:专访:中国戏剧走出去应在国际语境彰显文化辨识度——访北京青年戏...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