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引言
近日整理档案,翻出一张新蔡县发电车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发电车间始建于1966年10月,位于县酒厂以南、食品公司以西,距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实地查看,现存发电车间共有机房、主控室等15间房屋。这张照片见证了新蔡县电力工业的沧桑变化,也承载着新蔡人民曾经的用电梦想。带着这张照片,通过走访老同志,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新蔡县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进了当年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四市六县结合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总人口113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蔡电力工业经历了柴油机组发电、小火电(小水电)、引入网电三个阶段。

新蔡县2×1500千瓦汽轮机组发电车间旧址

新蔡县砖店110千伏变电站
柴油机组发电阶段
(1952年3月-1967年9月)
1960年4月24千瓦柴油发电机因故障停止发电,5月河南省计委又从范县排灌站给新蔡调拨一套135马力84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为新蔡解决了新的发电设备。8月新蔡县架设第二条供电线路,县商业局、粮食局、人民银行等县直机关开始用电照明。
1966年7月信阳地区计委从信阳电厂调拨给新蔡30千伏安和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各1台。8月新蔡县城区第一条高压线路和第一个配电台区诞生,城关部分居民开始用电照明。9月新蔡县农村第一条高压线路和第一个配电台区诞生,十里铺公社刘新庄拖拉机站成为新蔡县第一个农村电力用户。
火电厂阶段
(1967年10月-1979年11月)
在利用柴油机组发电时期,新蔡电力工业刚刚蹒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工农业生产需要电,人民群众盼望电,怎么办?县委县政府决定自力更生,自建电厂。1966年新蔡火力发电厂开始筹建。由于经济困难,经费不足,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一时间家家出钱,人人出力,职工捐钱,农民兑粮,掀起“全民办电”热潮。经过不懈努力,1967年10月火电厂350千瓦汽轮机组建成投运。1972年4月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2×1500千瓦汽轮机组投入运行。开创了新蔡利用汽轮机组发电的历史,圆了新蔡人民的发电梦。(1967年10月-1979年11月)
新蔡位于洪汝河下游,境内水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在大力发展火电的同时,充分利用河道水利优势,大力发展小水电。1976年在砖店大桥北侧建立砖店水力发电站,供砖店集镇机关和居民用电。1980年在河坞大闸右岸建成4×125千瓦水电站,供河坞乡牛湾、王楼等村委用电。1992年在河坞大闸左岸建成3×1000千瓦水电站,电流通过35千伏线路并入新蔡县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母线,弥补了新蔡网络供电的不足,为新蔡提供了第二电源,增强了供电可靠性。
期间,新蔡电力机构设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1970年2月新蔡县成立农电工程队,负责农电施工,用电抄、核、收。1971年5月农电工程队撤销,改建新蔡县供电所。1973年10月成立电业局,发电厂、供电所移交电业局管理。结束了县计委、县工业局、财政局多家管电的局面。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新蔡人民自主创业、自办电厂,谱写出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辉煌篇章,彰显了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不凡气度,为新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小火电和小水电的兴起,新蔡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砖瓦厂、面粉厂、化肥厂、机械厂等一批工业企业建成投产,20多座提灌设施投入使用。
引入网电阶段
(1979年12月至今)
为了用上更充足更优质价格更低的电能,新蔡人民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自办电厂的同时,从没有放松争取引入网电的努力。1976年6月由新蔡自筹资金建设的第一项网电入蔡工程王(王岗)-新(新蔡)线建成。线路自汝南王岗110千伏变电站至新蔡县城西大梁庄全长47千米,杆塔206基。这是新蔡首次承建的11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工程。线路建成后,因新蔡尚无110千伏变电站,暂以35千伏电压送电,作为新蔡电厂的辅助电源。(1979年12月至今)
1979年2月新蔡11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经省计委批准立项建设,新蔡申请网电获得重大突破。同年12月位于城西大梁庄驻新公路南侧的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新蔡人习惯性地称它为11万(伏)变电站。这是新蔡历史上拥有的首座110千伏电压等级变电站,具有里程碑意义。至此,新蔡人民迎来了使用网电的新时代。
“网电入蔡”为新蔡电力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启了新蔡电网发展新征程。1980年至1990年新蔡掀起网电建设第一个高潮。全县建成35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供电设施初具规模,10千伏供电网络基本建成,为提高全县用电普及率奠定了基础。1986年5月新蔡最后一个用电空白乡弥陀寺乡通电,实现了乡镇通电率100%的奋斗目标。
1991年至1997年新蔡电力发展进入第二个高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力事业,对电力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广泛发动集体个体等社会力量集资办电,使新蔡电力事业跨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2月全县最后一个无电村栎城乡周庄村委通电,实现了行政村通电率100%的奋斗目标。
1998年国家出台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同网同价的“两改一同价”政策,为新蔡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推动新蔡电力建设进入第三个高潮。1999年,总投资2350万元的砖店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是新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电力基础建设项目,结束了新蔡长达20余年单电源供电的历史。2001年网改一期工程完成,极大地缩小了新蔡电业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改变了新蔡电力设施基础薄弱的落后状况。
2002年至今,新蔡又先后实施了第二、第三期农网改造及升级工程,电力设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高压输配电网络标准大幅提升,低压供电网络全部重建,农村用电管理体制得到理顺,新蔡电力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县境内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3座,光伏电站118座,配电变压器3216台。2018年完成售电量7.59亿千瓦时。
坚强的电网、充足的电力,为新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持,改变了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生态水城、大美新蔡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新蔡的大街小巷、公园湖畔,处处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满城美景目不暇接。东湖水库光影流动、辉煌壮观,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北湖公园的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更是让人惊艳;西湖之畔,笙箫歌舞,热闹非凡,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在这里欢快上演。而这一切,均得益于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点亮了新蔡的夜空,也亮出了城市的品味和美感;电,点亮了万家灯火,更亮出了新蔡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蔡,这座被“电”亮的城市,正一步一个脚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快速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