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化艺术网
    

卢钧窑的坚守与传承
2018-07-30 10:55: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卢钧窑 如果你在钧瓷市场里走上一圈,就会发现摊位上各式各样的钧瓷大多是五彩缤纷,斑斓一片的。有的钧瓷瓶上有着窑变的花鸟,有些钧瓷器物上飞舞着栩栩如生的龙凤,一眼望上去,一片明亮,闪得人晃眼。市场上




                                      卢钧窑

   
如果你在钧瓷市场里走上一圈,就会发现摊位上各式各样的钧瓷大多是五彩缤纷,斑斓一片的。有的钧瓷瓶上有着“窑变”的花鸟,有些钧瓷器物上飞舞着栩栩如生的龙凤,一眼望上去,一片明亮,闪得人晃眼。市场上这样色彩艳丽,变化万千的钧瓷形态也就形成了大多数现代人对钧瓷的初步认识。实际上,这样的见解,恰恰是对钧瓷的误解。
   
看过电视剧《大河儿女》的人,都会对其中一段剧情记忆深刻。剧中人物烧制出一件能改朝换代的物件——龙凤盘,从而引发戏剧冲突,并为主人翁招来杀生之祸。在钧瓷界,要想烧出自然窑变的钧瓷已实属不易,倘若钧瓷上有花鸟、龙凤的图案,那这件钧瓷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再看看如今的钧瓷市场,花鸟、山水、龙凤造型的钧瓷比比皆是,这也不禁会令人产生疑惑。那么,钧瓷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钧瓷成于唐而兴于宋,一直作为君主专用的瓷器而禁绝民间私藏,自古以来就有“君不随葬”之说,坐拥天下的君王,在下葬时,即使能随葬千万珠宝,却也不能带走一件钧瓷。在宋徽宗时期,钧瓷的发展达到顶峰,除每年进贡36件钧瓷以外,其余则全部砸碎深埋。明朝时期,由于战乱频发,钧瓷断烧,连同烧制技艺也失传。自此数百年间,再无人能烧制出钧瓷。
   
走进钧瓷之都,北宋官钧窑所在地——禹州神垕镇,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烧制钧瓷为生。当说起这段有关钧瓷的历史时,几乎无人不知道卢振太,无人不知卢氏家 族。光绪五年,卢氏先祖卢振太在田间务农,因偶然间发现的钧瓷残片而决意烧制钧瓷,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终将断烧几百年的钧瓷烧制技艺恢复。卢氏烧制出来的钧瓷继承了宋代钧瓷鼎盛时期的美学特点,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被广为人知,连同卢氏家族的窑口也拥有着钧瓷百年第一窑的美誉。

    百年间,卢氏为慈禧太后烧制过寿瓷,在巴拿马展会上获得金奖。在近代,卢氏钧瓷进入中南海紫光阁,成为了国家领导赠送外国来宾的国礼。虽然如今的钧瓷市场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年代,但卢钧窑却一直在以最传统的方法烧制钧瓷。细细观赏着卢钧窑的钧瓷,会发现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卢钧窑的钧瓷没有浮光,光芒温润且内敛,即使久久凝视也并不会感到刺眼,是中华名族品格的表达。将这些沉稳厚重的钧瓷摆在家中,并不觉得突兀和生疏,它们就像有生命一般,十年,甚至六十年的时光,这些钧瓷都处在长久的开片中。经过它的身旁,侧耳倾听,久久的一声“噼啪”声能让你感受到它的灵气。

   在宋代人的眼里,神秘莫测的“窑变”,代表着艺人们的烧制水准。对古人来说,窑变需要靠碰运气才能得到。当时光回到科技发达的现代,窑变的秘密被解开之后,人们若想控制窑变效果,人们可以通过往釉里添加化学原料或涂抹以得到想要的效果,钧瓷的色彩花纹可以为了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而变幻。如今,以工业原料代替钧瓷自然窑变的做法很普遍,而卢氏家族作为近代钧瓷的恢复者,依然还采用着传统的原料烧制钧瓷,烧制出来的窑变皆为自然形成的。卢钧窑一直以名贵玛瑙、天然的矿、植物原料传统工艺入釉。当自然原料遇到1300℃高温大火淬炼之后,才能焕发出最自然的色彩。卢钧釉色强调天然窑变的美,没有人为的刻意涂抹,反对矫揉造作和无谓的装饰。这样烧制出来的钧瓷完全是以天然窑变而形成,它们有的莹润淡雅,有的雄浑肃穆,有的天然绮丽,色彩自然散漫在作品中。

    宁砸器,不砸名”一直是卢氏的家训,每次开窑后,但凡发现有瑕疵的作品,卢钧窑依旧采用砸碎深埋的方式来挑选钧瓷。卢氏家族这份不惜代价和成本也要烧制出一件好钧瓷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造瓷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对于卢钧窑而言,坚持钧瓷传统制作技艺,将浓郁的中国文化传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卢钧窑 钧瓷 传承

上一篇:卢钧窑 百年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